浙江兰溪展出传承近900年棉毯 展现宋代纺织业水平******
中新网金华1月18日电 (张斌 董易鑫 陈志恒 朱彦轩)1966年8月,在当时的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现为兰溪市)香溪公社密山大队,人们发现了一座南宋墓葬,墓中出土一条棉毯——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完整的惟一一条南宋棉毯,距今已有近900年,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1月18日,在“寻宋·一张南宋棉毯的故事”特展上,兰溪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棉毯名为密山棉毯,长2.51米、宽1.16米,缝制了由81枚开元通宝和北宋钱币排列组成的6个互相连接的方胜纹图案。这条棉毯的出土有力证实了南宋时期,婺州(金华)一带特别是兰溪的棉纺织业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并改写了元代黄道婆带回棉纺织技术的历史,将棉纺织史向前推进了约100年。
据介绍,由于墓葬发现时间早,当地对于文物的保存条件不足,出土的棉毯及其他文物一直保存于浙江省博物馆。时隔56年,密山棉毯终于回到“家乡”兰溪,并在兰溪市博物馆展出。
“寻宋·一张南宋棉毯的故事”特展分为“他是谁”“何以不朽”“他们的日常”“棉毯之谜”四个篇章,共呈现62件(套)文物。特展将持续到今年3月。
特展开幕式上,兰溪市委书记戴翀表示,千年宋韵今犹在,一张棉毯照古今。透过密山棉毯,不仅可以一探八婺大地棉花种植史、棉纺织史,也可以串联起兰溪的水运交通史、商贸史及民俗风情史。
据兰溪市人民政府官网介绍,该市位于金华市西部,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部边缘。当地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
纺织业一直是当地传统优势主导和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当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纺纱、织布、印染、色布、牛仔、家纺毛巾、服装、产业用布等一系列产业链,发展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棉纺织面料生产基地之一,纯棉弹力休闲面料产量居全国前列。截至2021年,当地年产3.5亿米牛仔布,产量居全国之首,各类毛巾总产量居全国同级县市前列,被称为“中国织造名城”“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
“纺织业是兰溪传统支柱产业,密山棉毯印证了兰溪纺织业的悠久历史、精湛技艺和重要地位,与兰溪打造‘智能织造示范地’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此次密山棉毯展出及后续研讨,将进一步增强兰溪人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兰溪纺织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决心。”戴翀说。(完)
陕西石峁遗址核心区域发现最高等级墓地 实证石峁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
在1月12日举行的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邵晶发布了石峁遗址2022年度发掘收获:石峁遗址核心区域发现目前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皇城台墓地,这是石峁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的重要实证,是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收获。
2022年度的发掘工作集中在皇城台上,共发现墓葬20座,其中5座石棺墓、3座小型竖穴土坑墓、12座大型竖穴土坑墓。考古人员根据石棺墓、小型竖穴土坑墓分布散、无规律且有打破大型竖穴土坑墓的现象,认定皇城台高等级墓地所埋葬的是大型竖穴土坑墓,墓中有殉狗或殉人。目前已经确认了墓地的东界、西界,南界、北界还需要进一步发掘。
皇城台墓地大型竖穴土坑墓的形制、出土器物与韩家圪旦地点、神圪垯梁遗址、寨山遗址的墓葬基本一致。考古人员推断皇城台高等级墓地年代不早于石峁文化中期,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800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邵晶介绍,皇城台墓地为目前石峁城址和石峁文化发现的最高等级墓地,与“大台基”共同构建起皇城台上“前宫殿-后墓地”的基本格局,为“三代”时期宫区和高等级墓地的规划布局奠定了重要基础;墓葬明显的等级差异及殉葬现象体现了石峁文化中晚期阶级分化与社会复杂化现象,是石峁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的重要实证,是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收获。(总台记者 雷恺 杨雨桐 赵亮)
welcome购彩大厅地图 |